
《游泰山》(卜算子)
岱廟到玉皇,
松劍盤仙望,
獨尊走馬炫景致,
靈巖詢不詳。
詳也說淺見,
聞景勝親往,
塔林雕塑亦觀花,
不導枉夜航。
譯文:如何游覽五岳獨尊的泰山。
從岱廟到到玉皇頂,途中有迎客松、斬云劍、十八盤、仙人橋、望海石等景點,走馬般經(jīng)過這些景區(qū)后,若炫耀一下的話,旅行行家會知道只是曾"路過"而己。
當被詢問關于"靈巖寺"的景觀時,(有"游泰山不游靈巖不成游也"的古傳)竟然不知在何方。這樣的旅游者,既是知道在何方,能介紹的也是浮淺的表面現(xiàn)象。(古有"觀景不如問景,問景不如聽景"的教誨)因為聆聽景區(qū)介紹,本身就勝過親臨現(xiàn)場。若仍觀花般走"塔林"看泥塑,這沒有導游介紹的觀景,猶如夜間航船。
鑒賞:卜算子《游泰山》,借介紹"五岳獨尊"的泰山景點同時,提醒旅游者莫出現(xiàn)"枉游"。

我是山東棲霞人,我熱愛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現(xiàn)將元人王君實的詩展示給大家:蓬萊南境是棲霞,近水依山數(shù)百家。風俗若能存古意,武陵誰去覓桃花。詩人寥寥數(shù)行,把棲霞的景致描述的淋漓盡致。
首先詩人告訴你,在蓬萊的南邊是棲霞,元代的棲霞是什么景致呢?近水依山數(shù)百家。如果想要尋找你心中的古意,又何必去常德武陵去尋覓桃花呢?這一句“武陵誰去覓桃花”,讓我們聯(lián)想到,原來,元代的棲霞就是世外桃源??!真佩服詩人的豐富想像。在此為我的家鄉(xiāng)驕傲!

能用一首詩形容山東的一個地方嗎?
豈止是一首詩,一句話就能形容山東的地方也舉不勝舉啊。
山東省,人杰地靈,物華天寶。自古以來,山東省聞人輩出,名家如星,信口捻來,句句成詩,出口成章。
孔子世家的曲阜市,河海交融的東營市,鄰海而居的青島市,八仙過海的蓬萊閣,鐵道游擊隊的故鄉(xiāng),微山湖的故事,莫言的故鄉(xiāng),紅高粱的故事,恐龍的傳說,齊魯歷代的經(jīng)典,聊齋志異的鬼神故事,水滸傳的演義,太多啦。一口氣說不完啊。
我就摘一句詩吧。
詩里描寫的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您猜到了嗎?
對,她就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市。
濟南市,自古以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柳。
泉,是濟南市之魂。
聞名天下的七十二泉,泉泉有景,景色各異。其中,唯趵突泉與珍珠泉列為泉之首。
有時間來山東省、濟南市游覽勝景吧。
中國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一旦錯過,終生遺憾啊。
來到濟南市,你或許是能和千古女詩人:李清照能夢中一會呢。
游游湖色,聽聽音樂,和李清照對一下詩詞歌賦。美哉,美哉啊。
當然,你只能在夢中和女詩人對詩了。
祝你夢想成真。

悟空,我是安徽人,沒去過山東,平時知道的,山東是個好地方,有大明湖,趵突泉,日照海邊的美景,有全國聞名的泰山日出等,從資料中得知美麗大山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詩句。謝謝!




泉城?水之城

風停了下來
發(fā)皺的大明湖水面平展了
映出了千佛山的倒影
不見了夏雨荷的倩影
老舍筆下的美景還在
幾只野鴨游出漣漪
碎了湖里的畫面
也攪動了我的思緒

我曾是泉城的過客
幾番奔波
幾多掙扎
不惑之年靜了下來
與這座城市結(jié)了緣
濟南名仕多 名泉也多
仿佛這些與我無關
卻撞擊了我文青時代的情節(jié)
沒有才情的噴涌
但有生活的積淀

邀李清照入詩
平添幾多惆悵
同樣的漂泊
不同的人生
憶當年志向遠大
觀而今平平淡淡
既融入這座城市
就要理解它
理解擁堵 理解節(jié)奏
讀懂齊煙九點 鵲華秋色
給自己一個定位
忘卻那些浮想
把根扎下

伴著三面荷花四面柳
聽著趵突泉的激越
用黑虎泉的水泡一壺清淡
體味一番天倫之樂
和泉城同行

答:我用江西才子劉鳳誥,一副描寫山東濟南大明湖的對聯(lián)來回答你的問題: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這首泉城濟南大明湖的門楹柱聯(lián),把大明湖風光描寫的恰到好處,并且,廣泛流傳于民間,家喻戶曉,深受游客們的喜歡。
(原創(chuàng)于2020年9月7日)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山東曲阜
孔門泰山下,不見登封時。
徒有先王法,今為明主思。
恩加萬乘幸,禮致一牢祠。
舊宅千年外,光華空在茲。
——張九齡《奉和圣制經(jīng)孔子舊宅》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魯哀公傷心地親作誄文,并在第二年下令將三間茅廬命名為壽堂,作為祭祀孔子的場所。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在孔子故宅,他看到壽堂內(nèi)陳設如故,眾儒生在堂前講習禮儀,當時十分感慨,認為:“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當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候,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是一句描寫濟南美景的對聯(lián),千百年來濟南人就是生活在這種仙境之中。

一部《水滸傳》,使山東水泊梁山這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深深地扎根在萬千大眾的心中,光耀神州大地。
萬里蕭風卷塵煙,
一泊秋水波瀲滟。
人心思古踏芳地,
水泊洼里尋英掾。
本是忠君愛民客,
禍事無端上梁山。
朝代更迭如風云,
乾坤烽煙因狼貪。
如此繁華錦秀地,
曾為熱血沖宵漢。

我愛我家
滾滾沂河流不盡
巍巍蒙山聳入云
家鄉(xiāng)誰人不貪戀
是愛是念自在心

《煙臺養(yǎng)馬島靜心游記》
曲徑通幽碧波動,
平浪疊層風自腥。
小石星羅仙人撒,
本為悟空鬧天庭。
奮蹄飛揚過海去,
八仙何處尋疑蹤。
天公抖擻不拘格,
千里飛還一日鳴。

《望岳》——執(zhí)手相望 國泰民安
能用一首詩形容山東的一個地方嗎?
我來回答:當然能。
杜甫的詩作《望岳》,就能完美的詮釋泰山,泰安。
望岳
作者: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快樂啊,我們泰安人能在泰山腳下居住,與泰山執(zhí)手相望。
執(zhí)手,泰安人只要向北跑幾步,就能進入這座大山??諝馇逍?,鳥語花香。泰山以博大的胸懷接納她的子民。
相望,抬頭就是泰山,有時候,晴空萬里,泰山巍峨;有時候,烏云密布,泰山神秘。
山上,游人如織。祖國各地的人們,還有不少老外,不遠千里、萬里,慕名而來。
而我們泰安人不用這么費勁,只要愿意,只要有空,就可以圍著山轉(zhuǎn)轉(zhuǎn)。
有早晨天蒙蒙亮,一口氣跑到半山腰的鍛煉者,等八點多,他們又步履輕松的下山了,不影響當天的上班。
我的父親、母親,他們就是眾多跑山者的一員。
當然,他們退休了,專門在靠近環(huán)山路的地方,買了房子,就是為了和泰山親近。
每天,兩位老人早晚兩次,繞山而行,
他們只是圍著家附近山路而行,走走停停,怡然自得。
沒有特殊情況,從不間斷。
有時候,我會問老人:“二老走那么遠,累不累?”
老人回答:“累啊,但快樂啊。
外地人從大老遠跑來看泰山。
本地人,多省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p>
二老的語言中還帶著自豪。
喝著山水,吃把野果,唱首歌。
兩位老人工作認真勤奮,生活知足常樂。
他們是典型的泰安人。
泰安人的基因里,和泰山密不可分。
泰安人從小就與泰山結(jié)緣,泰山奶奶的傳說,就從老輩那里開始口口相傳。
春節(jié)的時候,泰山奶奶生日的時候,老人會拈香,讓我們跪地而拜,敬泰山奶奶,敬泰山。
祈福,我們泰安人相信:國泰民安。
一塊泰山石能鎮(zhèn)宅辟邪,泰山石敢當?shù)墓适拢谌朐谔┌踩说难豪铩?/p>
泰山巍巍,為泰安人遮擋北來的寒流。
泰安少災禍,造化鐘神秀。
慢慢的,泰山是不夜山,泰城是不夜城。
泰安的城市發(fā)展,不斷地擴展。兩位老人會感嘆泰城變大了,變美了。
我有時候勸老人常去外地旅游,
出去玩玩。
他們回來后,會告訴我,那里的山,怎么看都不如泰山。
是不是?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啊。
呵呵,
還是多在家,多看看泰山。
其實,外地的山也有美景,也有非常值得探看的地方。
風景無處不在。
不過,外地的山,在二老的心中,沒有那么的親近。
所以,親情的原因,會造成心境的不同。
好吧,既然我們生在泰山腳下,這是上天賜予的緣份。
珍惜,和泰山的緣。
執(zhí)手相望,國泰民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東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娏?,它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每位游子在異鄉(xiāng)表達思鄉(xiāng)懷親情感的最佳之選。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客中行 ——臨沂市蘭陵
作者: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全詩語意標新,讓當時處在盛唐時期詩仙李白的形象體現(xiàn)的灑脫,豪放。一改往日游子羈旅鄉(xiāng)愁的古詩文傳統(tǒng),抒寫了身在他鄉(xiāng)為客卻樂而不覺樂觀情感。
詩中的蘭陵是今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蘭陵鎮(zhèn)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煙臺蓬萊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一首愛情詩。詩中的蓬山指的就是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有一種仙境的感覺。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濟南
唐代:杜甫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欲,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是杜甫于天寶四年(745年)游歷濟南所作的五言古詩。詩中贊美了濟南的名士風流和秀麗景色,也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
望廬山瀑布——日照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前后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的兩首古詩中的一首七言絕句。
“日照”這個大家都懂的,純屬諧音
滕縣時同年西園——滕州
作者:蘇軾
人皆種榆柳,坐待十畝陰。
我獨種松柏,守此一寸心。
君看閭里間,盛衰日骎骎。
種木不種德,聚散如飛禽。
老時吾不識,用意一何深。
知人得數(shù)士,重義忘千金。
西園手所開,珍木來千岑。
養(yǎng)此霜雪根,遲彼鸞鳳吟。
池塘得流水,龜魚自浮沉。
幽桂日夜長,白花亂青衿。
豈獨蕃草木,子孫已成林。
拱把不知數(shù),會當出千尋。
樊侯種梓漆,壽張富華簪。
我作西園詩,以為里人箴。
《滕縣時同年西園》是宋代詩人蘇軾任徐州知州到屬下滕縣視察工作時到同科進士時宗道莊園游覽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
半島依偎大海中。
東岳泰山仿幅畫,
蓬萊仙閣有美名。
蒙山高,沂水清。
青黃跨海大橋如彩虹!
博山琉璃棗莊煤,
湖田礦石無盡窮。
菏澤牡丹甲天下,
鳶都風箏騰高空。
武有梁山泊,
文有孔圣公。
徐福出海瑯琊行。
東阿膠,章丘蔥,
沾化冬棗甜又紅
煙臺蘋果萊陽梨,
膠州白菜四季青。
山東名勝實在多,
說來說去說不清……

對不起!沒有這方面的存儲。

登泰山聞老者禪語作(新韻)
知者明哲理,
言賅旨義深。
趨疾難致頂,
履穩(wěn)可登云。
萬里平心度,
千尋跬步臨。
人間多少事,
堂奧個中存!

謝邀。山東是個好地方。人民樸實、物產(chǎn)豐富、依山傍海。去過煙臺龍口幾次,印象頗深,草詩一首。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
依山傍海叫龍口,
碧水藍天白云伴。

山東有塊怪石頭,身不華麗自風流。
身居封開無怨言,堪稱世界二個頭。
魯班對它愛有加,棟梁可遇不可求。
一但封開經(jīng)日月,不想風流隨大流。
《山東封開縣班石有感》
原創(chuàng)首發(fā)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濟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山東泰安。

蜂惹七月桃花紅,帆隨心動。
墨染經(jīng)年山水畫,船歌人生。

大家好
李白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山東風光要略
秦皇欲置子齊魯,孔孟孫王皆圣賢。
東海泰山黃河水 ,一城三色半城湖。
紅瓦綠樹罩青島, 三清尋道訪嶗山。
煙臺威海西霞口 ,蓬萊成就醉八仙。

題干是:能用一首詩形容山東一個地方嗎?
山東,因位置在太行山東側(cè)而得名。歷史悠久,是中華儒家文化的發(fā)祥地這里有孔子的故居孔府。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武將,他們或足智多謀,或勇冠三軍,有文能安邦的管仲,董仲舒,諸葛亮,有武能定國的孫武,秦瓊,戚繼光 。這里人才濟濟,物阜民豐。
這里是先秦齊國和魯?shù)牡乇P,所以后世也稱山東為齊魯大地。這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地方都是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上上之選。
泰山有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棗莊有唐代詩人李白的《游甘泉寺》
藤花含笑迎客駕,泉水流聲接人談。
井連甘泉水接水,藤纏古杏花上花。
淄博有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濰坊有唐代詩人李白的《題百丈崖瀑布》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zhí)吨袊娚洌瑫円股L雷。
但見瀑泉落,如潀云漢來。
還有很多地方,都曾經(jīng)被詩人們造訪過,宋代釋紹嵩觀看青島時寫下“縱目懷青島,遙天浸白波?!?張伯玉在游蓬萊仙島時寫下“云收海上天地靜,人在月中金翠橫。”的詩句。 詩仙李白在臨沂品嘗蘭陵美酒時揮毫寫下“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不當請聯(lián)系刪除)
大美山東風景如畫,入詩的地方非常多,以上只是簡單羅列了一些,更多美好的地方,美妙的詩文,請您到山東來,親自賞一賞齊魯文化,看一看美麗山東!#這就是山東,參與問答討論,傳遞正能量#


泰巔眺海晨,千山染飛雪。曦駕東方旭。雄雞天下絕。巖石刻風骨,松濤唱大歌。圣地登臨望,群峰拜仙岳。

位于膠東半島的蓬萊市是煙臺下轄的縣級市,被稱為“人間仙境”,著名的蓬萊閣是中國的四大名樓之一,八仙過海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兩首寫蓬萊閣的詩
望 海
[宋]蘇軾
東海如碧環(huán),西北卷登萊.
云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適仲冬,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
叁差太華頂,出沒云濤堆.
安期與羨門,乘風安在哉?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
帝鄉(xiāng)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海市詩
〔宋〕蘇軾
予聞登州海市舊矣,父老云:“常見于春夏,今歲矣,”
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見為恨,禱于海神廣德王之焉,乃作此詩.
東方云??諒涂?群仙出沒空明中.
欲構孤亭撐絕頂,煙霞深處可能攀.
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閾藏珠宮.
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
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
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人間所得容力取,世外無物誰為雄.
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
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
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鐘.
信眉一笑豈易得,神之報汝亦已豐.
斜陽萬里孤鳥沒,但見碧海磨青銅.
新詩绔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
歡迎大家留言,點贊關注!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唐)李白 《客中行》

泉城泉清澈,泰山山有色

游泰山有感
風和日麗艷陽天,南天門上俯首瞰。
十八盤上人如煙,陣陣云霧飄欲仙。
秦始漢武來封禪,眾多騷客留美篇。
金碧輝煌碧霞祠,子孫萬代祈福地。
玉皇頂上無字碑,不記功過是與非。
封禪拜佛人何在,青山不老自巍巍。
觀日峰上魚肚白,東方紅輪云生金。
游山東泰山觀日出拙作一首,歡迎拍磚。

擊鼓吹竽七百年,
臨淄城闕尚依然。
如今只有耕耘者,
曾得當時九府錢。
這是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寫的一首《過臨淄》。李格非(約1045~約1105年)北宋文學家。字文叔,山東濟南歷下人。李清照《上樞密韓公詩二首》詩序中稱“父祖皆出韓公門下”,可知其父祖輩皆為“蚤有盛名,識量英偉”(《宋史·韓琦傳》)的學士韓琦的門下士。幼時聰敏警俊,刻意于經(jīng)學,著《禮記說》數(shù)十萬言。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縣)司戶參軍、試學官,后為鄆州(今山東東平)教授。宋代有兼職兼薪制度,郡守見他清貧,欲讓他兼任其他官職,他斷然謝絕,表現(xiàn)了廉潔清正的風節(jié)。
我的出生地淄博,歷史上屬于齊國中心地域。因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幾十年,去齊國故城臨淄的機會很多,有些相關工作參與其中,也就越來越為齊國及齊文化而驕傲!
記得1976年初秋,我去臨淄組稿,那時沒有出租汽車,租了一輛自行車,穿行在鄉(xiāng)間,只看見一個個高大的冢子(陵墓封土),沒有都城宮殿等地面建筑,難以想象齊國之輝煌。1979年去青島檔案館,院內(nèi)有兩尊高大石佛像,得知是日本投降前準備從海上運往日本未果,留在了青島。
80年代中期開始編寫地方風物,對臨淄作了深入了解,沿著古城墻遺跡走了走,從史書記載和考古挖掘眾多材料看,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兩城相連接。大城南北4.5公里,東西3.5公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2公里,東西1.5公里,是國君居住的宮城。所謂“城郭”兩城面積15.5平方公里。
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描述說:“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币簿褪钦f,臨淄有7萬戶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個男人當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眾人把衣袖舉起來像帳幕,每人揮一把汗,簡直像下雨一樣。古時候講究多子多孫。想一想,臨淄城里七萬戶人家,有多少人口?必定有好幾十萬人。兩千多年前的城市有這樣多的人,因此臨淄被譽為“海內(nèi)名都”。難怪人們說,到了漢代,它也不亞于京城長安。
根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的記載,周夷王十一年(公元前859年)齊獻公開始以臨淄為都城,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滅國止,此地先后作為姜齊和田齊的國都長達630余年。此后,臨淄故城仍然是齊地的政治中心,一直到魏晉時期。根據(jù)《讀史方輿紀要》的說法,該城“永嘉喪亂,始漸衰耗。今縣蓋隋所改置,在故城西南隅。”也就是說,在齊國滅亡后,臨淄故城至少又使用了600多年,才被廢棄。所以,李格非詩中說“七百年”,“城闕尚依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念奴嬌·天南地北
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tài),薄幸如何消得?
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xiāng)一夜頭白。
焚書坑
唐代:章碣
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威海衛(wèi)七子有你》
威海揚威是今天,
文明智慧喜笑顏。
甲午遺恨勿忘恥,
七子敬母譜新篇。
山東威海衛(wèi),國家生態(tài)文明智慧城市,我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甲午海戰(zhàn)的百年恥辱。
大清朝政府的北洋水師,誕生在這里,消亡在這里。 記住歷史,才能勇敢面向未來,警鐘長鳴,敵人休想侮我中華。這就是威海!
耶駱駝2020年8月27日

登東山小魯,登泰山小天下。

首先是代表我們五岳獨尊的泰山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還有描寫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還有寫孔廟的
萬仞高高見宮墻,
美而曰富墻里藏;
千年猶是子貢語,
但訪其門問登堂。
小編是家住泰安歡迎各位小伙伴們來泰安游玩泰山!

說到濟南,你首先想到的是趵突泉,還是大明湖、千佛山?
這是濟南的三大歷史名勝,都可以作為濟南的代表,今天就要提到因為夏雨荷而更加出名的大明湖,大明湖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湖心有亭亦名為歷下亭,亭上一聯(lián)詩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此聯(lián)詩中直接點出了城市之名,稱贊了濟南之地自古人才雅集(如自漢代以來如經(jīng)士伏生等皆是濟南人),況且當日詩作者正參加的宴游群賢畢至,名士風流。
這正出自一位唐代大詩人——被BBC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杜甫之手。
唐天寶四載,杜甫到山東看望弟弟杜預,途經(jīng)濟南,在歷下亭參加了一個由官員和名流組織的宴會,彼時名士雅集,頗有當年蘭亭之盛況。宴會上最尊貴的客人是文章、 書法譽滿天下的北??ぬ乩铉撸鸥Ξ攬鲑x下詩作《陪李北海宴歷下亭》,寫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詩句,成為千古絕唱。
如今的歷下亭是泉城濟南的一個獨特標志,這聯(lián)詩每每去大名湖心亭游覽,導游都會隆重介紹。全詩如下: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欲,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 東藩:李北海,指李邕。北海在京師之東,故稱東藩。司馬相如《上林賦》:“齊列為東藩?!?/li>
- 皂蓋:青色車蓋。漢時太守皆用皂蓋。
- 北渚:指歷下亭北邊水中的小塊陸地。
- 清河:大清河,又名濟水,原在齊州(濟南)之北,后被黃河奪其河路。
- 海右:古時正向為南,因海在東,陸地在西,故稱陸地為“海右”。
- 濟南名士多:此句杜甫自注:“時邑人蹇處士等在座?!弊詽h以來的經(jīng)師如伏生等,皆濟南人,故曰名士多。
- 云山已發(fā)興(xìng):曹毗文:招儀鳳于云山。云山指遠處的云影山色。發(fā)興催發(fā)作詩的興致。
- 玉佩:唐時宴會有女樂,此處指唱歌侑酒的歌妓。
- 當:是當對的當。語本曹操詩:“對酒當歌?!庇腥私庾鲬敾蜃x作去聲。
- 修竹:修長的竹子。阮籍詩:修竹隱山陰。江淹《竹賦》:亦中暑而增肅。交流:此與彼受謂之“交”。指歷水與濼水,二水同入鵲山湖。
- 交流:兩河交匯?!稏|征賦》:望河濟之交流?!度R記》:歷水出歷祠下,眾源竟發(fā),與濼水同入鵲山湖。所謂交流也。
- 蘊真:蘊含著真正的樂趣。用謝靈運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是說此亭蘊含真趣(自然美),故以得一游為快。
- 愜:稱心,滿意。
- 貴:尊貴,指李邕。賤:低賤,杜甫自謙之稱。
- 俱:都。
- 物役:為外物所役使。
- 公:指李邕。
- 難重過:難以再有同您一起重游的機會。
此詩使歷下亭變成了一個意韻豐富的文化符號,這也是歷代文人如此看重歷下亭的原因。
唐后期,歷下亭逐漸廢棄,幾度興廢。而諸多后代文人都會追憶起那段杜甫登臨、詩歌盛世的時代。明末濟南詩人劉敕寫道:“不見此亭當日古,卻逢名士一時多”,另一位明末濟南詩人張鶴鳴也在詩中寫道:“海內(nèi)名亭都不見,令人卻憶少陵詩?!?/p>
至1693年,山東鹽運使李光祖和山東按察使喻成龍在大明湖中島上重建歷下亭。重建歷下亭的工程剛剛竣工。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應喻成龍的邀請來濟南做客。
在喻成龍的盛情約請之下,蒲松齡作了《重建古歷亭》一詩,詩中借古喻今,追憶了盛唐時期李邕、杜甫的歷下亭盛會,表達了他對重建歷下新亭的感慨。
至1694年,喻成龍授命任安徽巡撫,離開濟南時,蒲松齡又作了《古歷亭》詩相贈。蒲松齡撫今追昔,借用“白雪清風”和“青蓮舊譜”之典故,對詩壇的振興寄予了熱切的厚望。
新建的歷下亭使蒲松齡振奮不已,賦詩言猶未盡,于是又以他又洋洋灑灑寫了千余言的長賦《古歷亭賦》,在這篇長賦中,蒲松齡對重建后的歷下亭景色和亭上觀賞到的湖中美景作了逼真描繪,并追憶了歷下亭“再衰再盛”的歷史,贊頌喻成龍、李興祖修復歷下亭,重現(xiàn)了往日輝煌。
歷下亭名聲越來越廣,后來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也來到了歷下亭。
據(jù)說,濟南最有名的歷下亭酒還跟乾隆皇帝來歷下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傳說,濟南很早就有釀酒歷史,因為濟南泉水好,所以釀的酒也十分香甜,可惜濟南的佳釀一直也沒個響亮的名字。
有一次,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徑濟南,在歷下亭休息,濟南府的大小官員都去覲見,并奉上沒有命名的濟南佳釀。
皇帝飲后龍顏大悅,連聲說:“好酒好酒,賽過皇家御品!”
乾隆皇帝詢問官員:“如此佳釀,叫何名字?”
想是此酒原有當?shù)刂撩?,眾臣為套得圣上歡心,故意隱去名字請皇上賜名。
于是只見一官員回稟:“萬歲,還請萬歲給此酒賜名!”
于是,太監(jiān)們備好筆墨,乾隆皇帝看亭題字,御筆親題“歷下亭”三個大字,從此這個酒便名為“歷下亭”,而乾隆手書也被保留了下來。
從此以后,歷下亭便更是名揚天下了。關于乾隆皇帝的游歷下亭還有一個傳說。
據(jù)說,當時歷下亭周圍景致非常美麗,湖中遍是荷花,蘆葦,在這湖心小島上品茗小憩,欣賞湖光水色有一種悠閑四溢的感覺。每到夏季,青蛙的鳴叫聲不絕于耳,但是后來所有的青蛙都不叫了。
傳說是因為當年乾隆來到島上,聽到青蛙的鳴叫聲,心里特別煩躁,遂下圣旨讓青蛙停止鳴叫,島上青蛙似乎也畏懼龍言,從那以后再也不敢放肆鳴叫了。
故歷下亭因杜甫的《陪李北海宴歷下亭》名揚天下,該亭逐漸成了當年詩歌繁榮盛世的文化象征,濟南名士也以杜甫之詩充滿自豪,故此詩足可作為濟南一城之獨特象征。
當吟誦起“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必定想到濟南,念到濟南變會想起此詩來。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分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陵絕頂,一覽眾山小。

可以用杜甫《望岳》形容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是山東最出名的景點之一,五岳獨尊,詩中岱宗即指泰山,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號稱詩圣。詩圣寫泰山,真是為江山添色。
前人說這首詩四聯(lián)分別寫遠望、近望、細望、極望的景色與感觸。詩中沒有”望“這個字,但是全詩四聯(lián)都是寫”望“。
這首詩“齊魯青未了”一句,聊聊五字,壯闊千里,意境高遠,不愧詩圣手筆,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期的作品,正可以看出杜甫年輕時的心胸與朝氣。
第二聯(lián)寫泰山近景,杜甫作詩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法,于此聯(lián)中一個鐘字,一個割字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三聯(lián)細望泰山,云氣蒸騰,心胸蕩漾,極目遠眺,歸鳥入林,“決眥”二字,用語新警,使人如身臨其境。
尾聯(liá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乃千古名句,既寫泰山之高,又寫心胸之壯,既是自然風光,又是人生境界,
此詩名為望岳,統(tǒng)篇不見一個望字。氣骨崢嶸,風格雄渾,可與泰山俱為不朽。
偉哉杜甫,大哉泰山,美哉山東。
大家好,我是觀象齋主人,文化領域創(chuàng)作者,歡迎關注交流。
